欢迎访问孩子叛逆_不想上学_沉迷游戏_早恋怎么办_ 襄阳市西典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0710-344888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长课堂
游戏成瘾让家长非常忧心

放不下的手机,离不了的网络。当绝大多数人的工作、生活被电子产品“绑架”时,对游戏成瘾的担忧便随之而来。20195月,我国首个由公立精神卫生机构开设的行为成瘾治疗病房,在北京回龙观医院启用;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沉迷网络专病门诊正式开诊。一段时间以来,就诊人数正逐步增多。  


     90%患者合并情绪障碍

    20186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明确将“游戏障碍”加入沉迷性疾患的章节,这一改变,让很多受“孩子沉迷游戏”困扰的家长找到了说教的理由。据北京安定医院沉迷游戏专病门诊副主任医师盛丽霞介绍,沉迷游戏主要指因沉迷游戏无法自控,导致正常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游戏可以是网络在线游戏,也可以是离线单机游戏。不过,目前临床上所见案例均为网络游戏相关。

“我现在门诊一天要看十六七个病人,每次有3~4个人达到沉迷水平。这些病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20~35岁的成年人,以游戏赌博为主;二是13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大多是因为上学出现问题,被父母带来就诊。”盛丽霞说,诊断沉迷与人们以为的沉迷有所差别。比如,有些孩子用手机不只是打游戏,还会聊天、看视频等,这不属于游戏沉迷,只能叫做手机使用过度;还有不少孩子的症状尚未达到沉迷标准,却因为家长看不惯他们因玩游戏影响了学习,而寻求医生的帮助。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对确诊“游戏障碍”疾病有着明确规定,即9项相关症状中满足5项以上,且持续至少12个月才可考虑后续诊断;如果症状严重,也可缩短观察期。这9项症状分别为:完全专注游戏;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向家人或他人隐瞒自己的游戏时间;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  

盛丽霞解释说,比所谓的“游戏沉迷”更值得警惕的是,伴随相关症状的患者中,90%都合并有沉迷尚未被正式收录于我国的疾病诊断目录,所以临床上,我们对这些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多从焦虑。抑郁入手,以求改善整体状态。”  


     承认沉迷却不接受抑郁

在网络沉迷门诊出诊3个多月,盛丽霞说,最让她困扰的是孩子家长对治疗的不认可、不配合。“他们愿意孩子被诊断成网络沉迷,却不承认焦虑抑郁;你跟他们说‘孩子抑郁很严重,需要治疗’,他们却只会反复询问‘什么时候才能上学不玩手机了’。”

正在上中学的小杨(化名),是盛丽霞一个月前接诊的患者。他晚上玩手机常会熬到凌晨一两点,精神状况受到影响,且出现了严重的抑郁问题。问诊时,盛丽霞跟孩子的交流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障碍,小杨答应会按时吃药,并将玩手机的时间缩短。然而,抗抑郁药才吃了3天,就被妈妈强行停掉了。很快,小杨的情绪再次回归到原来的状态,又吵又闹。妈妈不得已二次带他就诊。盛丽霞疑惑地问起了停药原因。小杨妈妈理直气壮地回复说:“听我同事讲,这种药吃完会有很大的不良反应,会得精神病。百度也是这么说的。”  

“现在的家长们对抑郁、焦虑有着天然的抗拒和回避。他们觉得,沉迷是行为问题,抑郁焦虑是精神问题,所以承认前者可以,坚决不能承认后者。但不承认不代表疾病就没有了,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对治疗毫无益处。”盛丽霞说。

 家长对精神障碍疾病的抗拒不难理解。不同于成年人,孩子如果确诊患上抑郁症,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在校生活,甚至不被同学、老师所理解,以至带来各种现实麻烦。此外,精神障碍疾病的诊断一旦被记入档案,可能就会跟随终生,进而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盛丽霞认为,对精神类疾病的不正确认知,不是一个或几个家长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所以更需要从社会角度进行修正。


   游戏成瘾是社会问题的缩影

 游戏沉迷被正式纳入疾病诊断类型,意味着存在类似问题的案例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法被漠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虽然诊断标准已经确立,其治疗手段却收到掣肘。因为游戏沉迷,或者说很多人认知中的“网络沉迷”本就不是一个可以药到病除的病症,而是一个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

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机和游戏,压力过大却难以排解是最主要根源。盛丽霞不久前在门诊见到了一个15岁的孩子,他早上6点半开始上课,晚上11点回家,到家后玩一会手机放松放松,便很快到凌晨了。家长觉得,孩子是因为管不住自己玩手机,导致越睡越晚,却完全忽略了学习压力本身。家长与孩子的无效沟通,以及父母因教育理念不同导致的争吵等,还会进一步家中子女的心理压力。“我在门诊就碰到过父母当着孩子面争吵的情况。妈妈觉得孩子压力大,允许他短时间玩玩手机;爸爸却坚决反对,只要一玩,就准备砸手机。他们在我的诊室争论起来,以至于孩子最后实在受不了,抄起椅子就要砸他爸爸。”盛丽霞说,这种家庭矛盾必然会成为孩子身上的新压力源,无形中推着他更想要逃避现实,沉浸在网络和游戏的世界中。  

除此之外,更现实的一个问题是,现代社会的生活已经被手机和网络全面渗透,方方面面都已离不开它。盛丽霞说,她曾经建议家长给孩子换一台功能简单的非智能手机,但后来发现,老师们留作业都要通过网络,这一招完全行不通。那么,适时对未成年人的手机进行断网是否可行?实际操作中似乎也存在各种困难。盛丽霞说,在目前情况下,家长首先能做的是增加与子女的有效沟通,帮他们缓解压力,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关心,而不是以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命令或假装理解。比如,有些家长简单地以“没关系,考不上大学也没关系”宽慰孩子,却不知这句话可能会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令处于逆反期的孩子选择错误的方式进行对抗。此外,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问题应尽早就诊,一方越拖越重。

“现代生活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就决定了,不让孩子们用手机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教会他们如何管理手机。”盛丽霞认为,这需要医生,家长,学生拧成一股绳,共同监督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