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孩子叛逆_不想上学_沉迷游戏_早恋怎么办_ 襄阳市西典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0710-3448881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咨询 > 厌学问题
厌学心理分析及解决

     许多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来自学校、家长、老师。有些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感到非常无助、非常痛苦,以至于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有的甚至造成逃学、退学等不良后果。因此帮助中学生消除厌学心理,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厌学心理内涵

厌学心理是指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为学习活动单调。枯燥、乏味,对听课、做作业、复习考试等感到厌倦,并将学习看成是一种生活的沉重负担,不能从事正常的学习活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做过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大型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初、高中生仅为10.7%4.3%。厌学心理是当前青少年学习心理障碍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但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是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儿童在幼儿园几乎不存在厌学问题。

一般来说,孩子有三个厌学阶段:第一个厌学高峰期容易出现在小学三年级左右;第二个高峰期在小学五、六年级;第三个高峰期也是最普遍和复杂的就是在初二年级,因为这个时期孩子处于青春期,处于思想独立阶段,由于半成熟的状态,分不清“抗拒意志入侵”和“抗拒事情本身的区别”,所以会有很多关系问题,产生很多偏差行为,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了生存和安全感之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够不断地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而后现代视角的观点来说就是:心理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客观、稳定、不变的存在,他实际上是一种社会人机互动所产生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不少所谓的心理问题实际是自己跟社会互动以后产生的不良结果。青春期由于这些心理问题会表现出很多偏差行为。但这些偏差行为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影响和转化的。它们如果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很多都会反映到学习上,表现为厌学。 

2.png

两例案例——偏差行为与厌学表现转化

案例一:曾经有位初二女生由于叛逆,在一段时间内与几位老师都有过冲突,被班主任送来咨询。咨询中发现此生对家长也很叛逆,而且已经持续几年;父母之间关系也很糟糕。对于学校老师的管理,她也十分抗拒,认为老师的课没有意思,做作业也是浪费时间,不愿意按时到校,常常缺课,几乎每天都会迟到,而且重要考试也有缺考记录。很

多学生的叛逆最初都源于对家长的叛逆,然后会延展到老师、同学的关系问题。一个亲子关系很好的家庭中的孩子通常在外界的人际关系也会容易融合。在这个孩子的心理咨询中,孩子坦诚自己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过三次早恋。孩子由于叛逆而使关系更加糟糕,所以更希望寻找情感的慰藉与依赖,就更容易早恋,很多案例证明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男孩,会有一个女孩成为其牺牲品。在缺爱环境下长大的女孩,会成为许多亲密关系的牺牲品。由于早恋、叛逆,与家长、老师的关系都很糟糕,待在班级、学校对与她来说都是一种煎熬。

案例二:一个初三女生抑郁的咨询案例。这个女生成绩很好,在抑郁情绪的咨询中,自述常常觉得生活没有希望和目标。这次期中考试语文没有考好,就觉得语文老师对她的态度完全改变了,而且上课不敢看老师和黑板,总想钻到桌子底下,所以她总是把头低下,尽量用书档上自己的头,上课也听不进去。她在人际交往中有社交恐惧的倾向,很担心自己初三毕业后要到新的学校,会遇到新的同学、老师。每次想到此她都会觉得很恐惧、很焦虑,可是又会忍不住会想,有一种强迫性的思维。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说,焦虑过度必然会导致强迫,因为强迫思维,甚至强迫行为正是潜意识用来抵抗焦虑的一种自我防御方式。而当我问到她人际交往的经历时,她最痛苦的感受就是和妈妈一起出门,遇到长辈都会被逼着“问好”,如果没有做到就会回家被严重批评,所以她很害怕遇到熟人要打招呼。后来发展到她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出门,最后她害怕见到任何人,害怕一切人际交往,形成了“社交恐惧”。这个孩子没有叛逆,没有情绪、情感的发泄渠道,总认为自己这样真得很糟糕,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甚至认为父母的争吵也都是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能让周围人满意,所以形成“抑郁”情绪。在这种状况下,她强迫自己好好听课,希望自己变得优秀,得到认可。可是越是这样,她就越无法安心待在教室学习,反而为自己无法做到而更内疚和痛苦。这就像焦虑症的机制一样,那些焦虑症的病人越是强迫自己不焦虑,反而会产生更大的焦虑。所以这个孩子由于无法正常学习来咨询,其实背后的心理原因很复杂:社交恐惧加之抑郁。那么这个抑郁是怎么形成的?就是最初的焦虑导致长期的、强烈的焦虑感没有得到有效疏通和解决,最后形成抑郁。

我们在咨询中有很多案例中总结出:学习从来不是问题,学习问题在本质上很多都是适应、关系、自我意识的问题。       

   

厌学的心理原因分析

 导致教育教学中令人最关心的“厌学”这一现象,有很多原因。

(1)很多厌学的孩子并非仅仅因为和学科有关,还有环境适应的问题,所以有部分学生在进入新的学校和班级后,会有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在这刚进入初一的学生,这种情况较多、较明显,但大多数学生会在一到两个月的自我调节后适应新环境,新节奏。

(2)还有一些厌学的学生由于人际关系交叉,集体对其接纳程度较低,这类学生对于班级归属感较差,所以在学习、生活中会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甚至一直处于负面情绪中。而心里学有项关于情绪对记忆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下会忘记所记内容的20%30%

(3)大多厌学的孩子都是在班级里成绩比较差,而且是一直差的学生。“好生一直好,差生一直差。”这也是教育学中常常出现的形象。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这类学生是“智力问题”、“基础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一种“习得性无助”。首先从生理基础来说,人的智商是3%的概念——1000人里,有3%的人明显超常,有3%的人明显低下的,1000人中剩余的994人都是智商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这个科学数据推翻了智商因素的问题,而如果是基础问题,那么初中的课是在不断增加新的课程,比如物理、化学,为什么这类以前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新的学科上依然表现出学习困难状态?所以这也不是学习基础的问题。“习得性无助”就是心理学中的“消极自我暗示”——我不行、我很笨,他们认为我做不好,现在依然如此......。其实这就是一种“自我催眠”、“贴标签”。这个标签很多都是最先从外界得来的,例如同学、家长、老师。在我们中国的教育中,骄傲是极其糟糕的、不被接纳的,而一直倡导谦虚。所以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成绩优异而骄傲时,总是被警告“骄兵必败”。尤其是一个差生偶尔考好一次,很多家长和老师1不是把这次作为这个孩子学习中“好的例外”引导其创造更多的“例外”,而是在看到孩子沾沾自喜后怕他翘尾巴,而以“某某每次都考第一,也没骄傲”进行教育。

(4)还有一部分厌学是由于“师源性伤害”所致。这依然是人际关系,而且师生关系是学生在校人际关系很重要的一部分。青春期学生是很敏感的,可能某一次举手,老师没有看到,或某一次作业老师漏改,这些都会使其感到被忽视。某一次老师对其行为的不良误解都会让其产生反感与抵触;也会因为某次这个学生生病而老师的一杯水,会让其彻底改变对这位老师和这个学科的态度。还可能只因为某次平等而真诚的谈话会改变一个叛逆的孩子的所有行为、方向,甚至改变他的一生。

处理厌学的策略

在进行厌学的问题解决时,强行让其走进学校是无效的,甚至会更加糟糕。要看到厌学表现背后的心理原因是什么,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

厌学的咨询:(1)如果是习得性无助,我们就要给予鼓励,教会其积极地自我暗示,帮助其成功一次,使其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就感。找资源、找优势、找例外,唤起能量,“焦点短程治疗”尤其适合。(2)如果是亲子关系、师源性伤害等爆发的叛逆或压抑的抑郁情绪,就要解决孩子的关系问题。(3)如果孩子在班级不被同学接纳,归属感较差,我们就要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策略,改善其人际关系。

所以要深入了解孩子厌学的心理原因,才能真正有效处理。

厌学的防范:(1)更重要的是要防范其他的偏差行为的积累最总造成厌学、甚至辍学的学生。药剂师看到孩子网瘾、叛逆、早恋、焦虑、抑郁等问题的出现,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2)我们还要培养孩子延时满足的能力。很多孩子吃不了学习的苦,却在辍学后吃得了打工的苦,这也是社会的功力与浮躁带给孩子的影响。学习的库是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兑换到它的成果的,而打工吃得苦是每月都可以收获的。而且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而学习的苦痛让人清醒。应在孩子小时就多陪伴学会等待,去一些功利主义,多一些无用主义。

最后,根据心理咨询的诸多案例总结:对于厌学问题在孩子初二之前都是容易解决的,问题持续到初二以后会更难解决。对于所有心理问题咨询都应遵循早发现。

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