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孩子叛逆_不想上学_沉迷游戏_早恋怎么办_ 襄阳市西典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0710-3448881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家长课堂
把学生的心事当大事来抓

小学生四分之一睡不好

小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一个人约50%的心理问题出现在14岁前,即小学阶段。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干预,有可能发展为终生心理疾病。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与心理研究所课题组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我国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进行了系统分析,有关小学生的文献纳入101篇,涉及近29万人。结果显示,2010~2020年,我国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抑郁、焦虑、攻击行为、退缩、违纪行为和躯体化。整体状况尚可,但前三项的检出率偏高。睡眠问题虽在10年间略有下降,但总体检出率仍高达25.2%。研究人员认为,这不仅因为夜惊、噩梦等睡眠疾病在儿童期高发,也与他们的学业负担较重、电子产品过度使用有关。抑郁、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14.6%、12.3%,已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等偏高位置。

上海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雄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大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幼(幼儿园)小(小学)衔接带来的不适应,二是行为习惯改变。小学的作息时间、学业压力、校园规范等,都与幼儿园有较大不同,适应能力较差的小学生就易出现心理问题。逐渐适应后早期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会随之好转。新研究发现,抑郁检出率在四~六年级学生中,呈现出随年级增加而递减的趋势。

image.png

缓解小学生心理问题,关键是让孩子入学之初,就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比如提前调整作息、督促其改变行为习惯等。在减轻学业压力、保证睡眠时间上,相关部门也已出台了文件。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强调,小学上网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就寝时间一般不应晚于21:20;同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文件,要求学校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等。此外,儿童的情感复杂性和社会化程度,都将在进入校园后快速增长,家长和学校应密切配合,重点关注他们的情绪情感问题。

初中生女生心思比较多

迈入青春期,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开始急速发展。他们在心理上虽然比小学生成熟,但健全人格仍未形成,面对生活压力和各种变动,易因无法排解而产生心理困扰。

在检索222篇相关文献,分析71万余名初中生的数据后,研究人员发现,初中生的心理问题集中表现为焦虑、抑郁、自我伤害、睡眠问题等。其中,焦虑检出率为27%,抑郁为24%,自我伤害是22%,这说明初中生面临的情绪问题相对突出。杨雄认为,对初中生心理状态影响******的因素之一是青春期。在青春期的早期阶段,青少年会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巨大转变,比如激素变化极易引起情绪波动,当面对学业难度加大、家长期望增高等现实压力时,心理尚未成熟但精力充沛的初中生就可能出现两极化情绪,并引发心理问题。

image.png

研究中,女生的心理问题检出率高于男生。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性别差异与生理、心理都有关。首先,男女性激素分泌迥异,如睾酮和雌二醇对身体及情绪的影响就截然不同;其次,大脑对情感信息的加工有较大性别差异,女性面对应激时,通常更敏感有更难以适应;再次,我国传统文化对男女的性别角色要求不同,男孩被认为要坚强勇敢,女孩应该温柔乖巧,因此男性遭遇压力性事件时多将不满向外释放,而女性则更易指向自身,直接导致女生的自杀意念检出率比男生更高。

杨雄强调,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波动大,家长和班主任必须提高警惕,细致观察,及时发现不寻常的行为或心理变化。家长要做到不打骂、不放纵、少指责、少啰嗦、多陪伴、多沟通,老师则应尽可能保证学生间的公平,与家长紧密配合,必要时为孩子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

高中生学业压力让人忧

高中生和初中生虽同为青少年,两者所处的生理心理发展阶段,以及面临的学业任务等却有不同。因此,高中生的心理状态也显示出其独特性。

研究人员对包含91万余名高中生数据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发现,排在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前四名的依次是抑郁、焦虑、睡眠问题和自我伤害,检出率分别为28%、26.3%、23%、22.8%。处在青春期中后阶段,高中生的身体变化更为明显,身高、外貌、嗓音等都和过去不同,随之而来的自我认同、人际关系、外貌焦虑,以及情感困扰等问题,都可能让他们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杨雄说,高考压力下,高中生的日常生活几乎都围绕考试进行,体育活动少且生活环境更加封闭单一,若不能找到适当的发泄渠道,就容易郁结于心。相比低年级学生,高中生不得不应对更多的课业以及愈加频繁的考试。他们的心理问题整体呈现出随年级增高而增加的趋势。心思较重的高中生还可能因为家庭、学校、社会的无形压力,对未来感到迷茫和担忧。此外,无论是每天做不完的习题,还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还会造成其睡眠时间减少。

image.png

杨雄认为,高中生的心理问题不仅源于自身,更受到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广泛影响。因此,改善其心理状况的努力也需多管齐下,包括但不限于:健全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开设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提供恰当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高中生加强体育锻炼,以纾解其情绪问题;家长要主动沟通,多为孩子减压,不要过度强化“考上好大学是唯一出路”的观念等。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就要求,各类学校须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的“两个一”行动,促进学生每天与同学、家人有效沟通交流15分钟,引导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运动。

大学生网络成瘾须重视

进入大学,青年们的生活状态便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甩掉”高考包袱、远离家庭束缚后,大学生的游戏成瘾问题开始变得突出;虽身处校园,却要做好与社会接轨的准备,也可能影响到其心理状态。

研究显示,近10年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睡眠问题23.5%,抑郁20.8%,自我伤害16.2%,焦虑13.7%,自杀意念10.8%,躯体化4.5%,自杀未遂2.7%。仅从数据来看,大学生的抑郁、焦虑情绪,比中小学生有所降低,推测这与考试压力减小有关;若与其他国家横向比较,其数字也低于全球大学生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相对较好。

image.png

大学生日益突出的睡眠问题可能与过度使用手机及电子产品有关,导致其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此外,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多人宿舍形式,因作息时间不同遭受的噪音干扰也成为睡不好的重要原因。

杨雄说,沉迷网络、睡眠障碍以及因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导致的抑郁焦虑情绪等,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表现,还可能削弱其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阻碍未来的职业发展,因此需要引起重视。大学生已是成年人,在遭遇不太严重的心理问题时,应学着自我调整,可选择与朋友或老师交流纾解;学校也应开展一些心理课程,教导学生如何面对心理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