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孩子叛逆_不想上学_沉迷游戏_早恋怎么办_ 襄阳市西典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热线:0710-3448881

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案例
关注呵护“沉溺网游”辍学孩子的心理健康

前言:今年年初,电影《深海》热映,其中这样一段令人揪心的对话让很多人记忆深刻:妈妈离开后,小女孩参宿一直郁郁寡欢,在老师的建议下,女孩前往医院心理科就诊,而医生的诊断却依然没有引起女孩父亲的重视。近年来,青少年心理问题凸显,接连不断发生自残、轻生等案例。从写作业拖沓到辍学甚至自残,孩子们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的心里又在想些什么?襄阳西典心理少年军校的李古月老师,从家庭和亲子关系的角度来观察当下的孩子们。

 

案例回放:刘刘爸爸是襄阳的一名建筑设计师,很多知名建筑的设计都有他参与其中。因为工作繁忙,很多时候他忽视了对儿子的陪伴。而因为家里人包括祖父母辈在内都是大学毕业,所以刘刘爸爸理所当然认为他要读名牌学校。

 

从上初中开始,父母发现刘刘晚上睡得特别晚,回到家后经常先打游戏、上网,然后才开始做作业,作业做完通常已是后半夜两三点,甚至有过通宵不睡的情况。他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不让父母进门。

 

儿子的变化让刘刘爸爸非常焦虑,曾经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在短短两三年之间,关系变得剑拔弩张。刘刘和父母越来越疏远,他把自己封闭起来,沉溺于游戏和网络中,后来开始厌学、辍学,甚至到了跟父母大打出手的地步。刘刘爸爸一直努力试图拉近与儿子的距离,但刘刘一直拒绝。通过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刘刘的情况出现转机。

image.png

西典心理少年军校教学主任李古月介绍,孩子对心理门诊的需求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

 

■ 被拉响的警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严峻

 

在各种努力尝试失败之后,刘刘爸爸向长期研究青少年心理问题、西典心理少年军校的教学主任李古月求助,从而了解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李古月接触到很多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而据她回忆,在刚刚开始做家庭教育时,家长们提出来的问题通常是孩子做作业拖拉怎么办、孩子功课某一门偏科怎么办……但到了现阶段,家长的咨询问题已经变成孩子不想去学校怎么办、孩子自残怎么办、孩子有轻生的念头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孩子出现身心问题,比如抽动症,表现为眨眼睛、扭脖子等,类似这种焦虑情绪诱发的疾病也越来越多。

 

从作业拖拉到不想上学,再到自残甚至轻生,青少年心理问题诱发的行为方式越发激烈,年龄也向低龄化发展,近几年不断有青少年自残轻生事件的报道。西典心理少年军校的教学主任李古月说,孩子对心理门诊、专病门诊的需求,远远超出人们的想像。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已经到了我们必须重视的程度。当孩子处于情绪抑郁、自卑、沮丧时,很可能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表现为不听话、厌学,甚至有更激进的行为。

 

   《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对全国范围内超过3万名青少年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青少年中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其中,有4.0%的抑郁得分较高,属于重度抑郁风险群体。

 

■ 被忽略的声音:重视孩子的“求救信号”

 

通过刘刘和爸爸的案例,我们看到了一个沉迷游戏辍学的孩子和一个对儿子缺少陪伴懊悔的父亲。孩子深陷网络游戏、亲子关系紧张,还与父母对刘刘的要求过高有很大关系。因为自己和爱人包括爷爷奶奶辈都是大学毕业,所以刘刘爸爸理所当然地认为儿子要读名牌学校,导致对孩子要求过高。

 

李古月介绍,现在通常能够看到的是教育者以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孩子,但很少有人主动了解这一代孩子们的感受是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支持和帮助。2019年7月,李古月老师走进了中央电视台《向幸福出发》栏目,这之后,李古月老师在3年里共访谈了将近100个孩子,涉及了中国绝大部分省市区。通过这些访谈,她越来越感觉到,这一代孩子的生存状况比成人想像中的更为复杂和艰难。

 

常年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孙大强博士曾经在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上心痛地说:“抑郁、焦虑、多动等案例数不胜数,几乎涵盖了孩子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年龄段。” 调查发现,伴随着学校的压力、社会的压力,孩子的心理问题罹患率从小学到初中、高中,检出率一路上扬。很多出现问题的孩子,背后大多都站着高期待型的家长。找李古月倾诉的孩子,大多怀着深沉的心事和伤痛,有相当一部分患有焦虑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常见的青少年心理疾病,在这些孩子中,有相当比例的孩子都是来自北上广深重点学校的学生。

 

在李古月看来,今天的孩子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对于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他们并不买单,也不想成为考试的工具人。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不仅有和家长平等接触到外部世界的机会和可能,在利用互联网学习、探索自我能力上甚至比父母要更厉害。在李古月访谈过的孩子里,很多人都经常会问自己学习的意义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等看起来似乎跟他们年龄不符的哲学问题。他们一直想要告诉家长的是:你要懂我、倾听我,你要理解我、接纳我,他们强调的是平等的尊重。而这一切可能就是家长们一直以来忽视的。

 

孩子碰到了凭他们自己能力跨不过去的难关,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托底,不要站在问题的一边去打败孩子,而是要站在孩子的一边去打败问题。

 image.png

心理咨询师李古月接触过很多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青少年

 

■ 被需要的港湾:做孩子“情绪的橡皮擦”

 

刘刘的父亲很惭愧,作为父亲他觉得自己缺点很多。看着儿子很疲惫地出门,很难受的样子,他开始寻求改变。为了儿子,他努力调整自己的工作节奏,甚至愿意放弃提升拓展业务的机会,眼看儿子沉沦网络无法自拔,焦急的爸爸想着各种办法,试过给家里断网,但收到的效果不好,孩子很敏感、很抗拒。

 

和刘刘爸爸类似,其实家长很多时候没有分清有些做法到底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孩子自身的需求。尽管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对孩子来说未必需要。刘刘爸爸参加了家长训练营,每节课都认真听、仔细记,回去尝试后,在下一节课与老师和家长们沟通,回去再试。

 

李古月建议,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要学会放权,这个放权需要真正意义的放权,要学会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当把时间的管理权交还给孩子时,刘刘爸爸发现,儿子反而开始在规划和调整自己的生活了,虽然这个放权的过程也经历着内心的挣扎,但刘刘爸爸还是扛住了,选择尊重和信任儿子。

 

陪伴、信任、放权、沟通……刘刘爸爸将自己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一步步从“管教”转变为了“支持”。李古月说,刘刘家亲子关系成功改善,关键点是家长在意识到情况严重时,做到了慢下来、停下来,进行深刻、彻底的反思。

image.png

人生路迢迢,方向对了,前进才有意义;成长路漫漫,自我驱动,才能走得长远。专家介绍,现实中,每一个有自驱力、有成长动力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支持型的父母。他们有稳定的价值观,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们为孩子注入爱和安全感,做孩子“情绪的橡皮擦”,帮助孩子缓解外部环境的压力,获得安定的心境;他们欣赏孩子的特质,挖掘孩子的潜能,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最温暖的关切和最有力的托举。

 

刘刘爸爸不无感慨地说:“对我来说怎样是一个称职的父亲,这个定义这几年在不断地变化,以前觉得把儿子培养成才,让他有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格,有比较好的工作和生活很重要。现在我觉得可能回归本源更重要,就是让孩子健健康康、开心地成长。”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艘船的话,他们要在当下的教育场景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们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能够在每天回家时可以停靠的港湾。